夏枯草(prunella vulgaris l.)是唇形科、夏枯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,葉為對生的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,輪傘花序集成穗狀;苞片腎形,頂端驟尖或尾狀尖,外面和邊緣有毛;花萼二唇形;花冠為紫色;小堅果為棕色;ㄆ4~6月,果期7~10月。每至夏至,夏枯草會枯黃萎謝,故名,名字最早出自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。
夏枯草在中國秦嶺以南的各省區(qū)及新疆均有分布,中國國外的歐洲各地,北非,西亞至東亞廣泛分布,在澳大利亞及北美洲也偶然可見; 多生長在山溝水邊濕地或河岸兩旁濕草叢、荒地、路旁等。 夏枯草主要變種有白花變種和狹葉變種。
夏枯草作為中藥在中國有著千余年的應用歷史,民國《新本草綱目》稱其為治凜瘍之圣藥;其全株都入藥,有清肝瀉火、明目、散結(jié)消腫的功效;在現(xiàn)代被制作成夏枯草煎膏劑、口服液、顆粒劑、片劑、膠囊劑、搽劑等方劑;夏枯草雖未列入2002年衛(wèi)生部發(fā)布的藥食同源物品名單中,但衛(wèi)生部于2010年發(fā)布的第3號公告中允許夏枯草等可作為涼茶飲料的原料使用。

無
采購商 |
商品規(guī)格 |
成交單價(元) |
數(shù)量 |
成交時間 |